标王 热搜: 展台设计  2017  展览  2016  美国  德国  中国  展会  展位  展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展会知识 » 正文

会展专项基金岂能成为“唐僧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10  浏览次数:2148
核心提示:  目前,众多城市以打造会展名城、会展城市为目标,有上百个城市出台了相关资金扶持政策,从百万到上亿元不等,从最初的名义专

 
  目前,众多城市以打造“会展名城”、“会展城市”为目标,有上百个城市出台了相关资金扶持政策,从百万到上亿元不等,从最初的“名义”专项,到近年来的千万级攀比,直至上亿元的血拼,其中很多地方项目或自下而上的国家级项目(地方财政支出,国家部委挂名)的投入资金并不在专项政策资金池中。

 
  会展业发展 存在制度依存性
  曾几何时,会展对城市经济的功能效用,激发了大兴场馆、引进项目、培育市场,进而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将会展业视为城市经济发力的“双核驱动”引擎,尤其在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过程中,其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产业界定,让各地有了发展会展经济的强力依据。随之而来的是各地会展地产的次第崛起,一批国家级和区域性高规格场馆的启动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会展载体的认知,“biggerthanbigger”与场馆关联即为“比大更大”。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更多体现出制度的依存性,国家或区域阶段性战略需求成为会展发展的源头。凯恩斯主义在当代的失效、“三驾马车”的左冲右突、供求曲线的平滑跳动,一次次让决策者们聚焦于高端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功能地位:扶持会展业,占领城市经济的高地。
  会展制度设计 布局的领域
  纵观当下会展制度设计,大体布局于这样几个领域: 一是担纲主角,砸重金办展会、论坛。搞活动,虽经国家重拳整顿,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性公共诉求,后果只能是换汤不换药。当然,600个政府展被缩减为200多个还是卓有成效的。但从结构上、内容上、资金来源上分析,实际情况又如何?不可否认,在整顿中采取了一些“硬着陆”的手段,如对国家级政府展的“单双年”强制规定。另外,规范了国家有关部门对地方性政府展的主办,也在名义上弱化了政府办展的概念。需要说明的是,一些打着国字头旗号的政府展大都是“自下而上”的行为结果,即地方展升格为国家展,这些展有的经整顿后淡化了政府的主体角色,但投资主体有多少进行了改变、投入比例减少了多少,需要一定的数据和实例来佐证。更有太多的地方政府,为呼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将策划组织展会、论坛活动作为满足其公共需求的抓手,投入巨资筹办。 二是引进展会或办展机构。从十多年前血拼“流动展”扩展至行业知名国际国内展会,采取财政补贴或奖励的形式,一般有对展会面积、参展企业数、观众数等的界定,按不同规模给予相应的补贴或奖励;有的地方政府对场馆给予奖励或场租补贴。 三是培育项目。结合地方支柱性产业、特色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相应展会项目。一般有对培育规模、届数、成长性等方面的细分,制定相应的累进比例扶持或奖励。 四是宣传推广。参加或举办会展投资环境年会活动、筹办行业论坛、参与国际国内行业重要活动等,目前延伸扩大到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商旅活动宣传等。
  会展业专项资金的模仿攀比
  就政策的方向和占比来看,城市会展专项资金资助的领域一般指向于后三者,即引进品牌展会和办展机构、培育展会项目、宣传推广办展环境。第一个领域一般不纳入专项支出政策中,会归于项目所在领域其他财政专项支出中。近年来,有些城市开始将部分项目预算逐步归入总盘子中。之所以大多数政府未将自办项目预算纳入总会展专项中,或因项目的发起方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或文化、或科技、或旅游、或工业,等等。而会展属商贸流通领域,抑或其他部门具有各自的专项补贴政策,展会的效果也同样体现于不同领域的行政需求。 目前,众多城市以打造“会展名城”、“会展城市”为目标,有上百个城市出台了相关资金扶持政策,从百万到上亿元不等,从最初的“名义”专项,到近年来的千万级攀比,直至上亿元的血拼,其中很多地方项目或自下而上的国家级项目(地方财政支出,国家部委挂名)的投入资金并不在专项政策资金池中。如上面所说,因展会的发起和运作分属不同部门,有其专门的专项出处,比如文化部门提请举办的文化展会之类,其资金来源或有“文化创意专项资金办法”的扶持;科技部门举办相应展会,则可运用“科技创新资金”类的有关专项补贴。而作为会展专项资金的主管部门,一般不愿意将有限可数的资金大方地“泽披四海”,否则有可能一个项目就可能把有限的资金占去一大半甚至倒挂。 近年来,会展专项资金的模仿攀比似已成为城市会展的路径依赖。 本地会展企业常常强调,有政府扶持的项目当然成长迅速;品牌展机构则问,来你们城市办展,给补贴奖励多少,某某市答应给100万,公共保障免费,宣传免费,你们能开出什么条件;会展职能部门会表明,某某市动辄拿出几千万甚至上亿做补贴,我们怎么比;不同部门之间会说,我们有会展专项资金,为什么还要用本部门序列的专项资金做展会,我们是专款专用,跟他们拿点。可以说,会展业关乎国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大家都可以打“唐僧肉”的主意,成也会展专项资金败也会展专项资金。问题集中在了市级层面:加大扶持力度,从增资着手,发挥后发优势。可以看到,一个国际性国家级名义上的地方展,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园区的建设,可以调动众多的行政资源围绕一个展会展开。其根本在于财政的支撑。城市发展会展业进入会展专项资金攀升的路径依赖中。 我们经常讲与国际接轨,不知哪个国家的会展产业是依托强大的财政支持完成了产业的积累,或许这是最大的中国特色。但市场经济的法则是我们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绕不过去的基点。
 
 
 
[ 资讯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